-
张家口宣化区:对接京津服务共赢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张家口宣化区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将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作为重要发展基点,通过思路引领、平台建设、产业协同、技术融合、环境优化五方面发力,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吸引众多京津企业与科研院所落地兴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思路引领,锚定协同发展方向。张家口宣化区确立“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发展思路,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围绕京津产业转移需求与自身发展定位,制定专项对接规划,明确在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动与京津地区在产业、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平台支撑,打造产业承接高地。为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张家口宣化区着力建强专业化工业园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电、路、气等配套功能,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打造集生产、研发、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强化园区服务能力,建立项目对接服务机制,为京津企业落地提供全流程保障,使工业园区成为吸引京津投资的核心载体。 三、产业联动,深化重点领域合作。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张家口宣化区积极对接“国字头”“央字号”大企业集团,在装备制造、建材、轻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吸引北汽福田、北京金隅、天津二轻等50余家京津地区企业及科研院所前来合作兴业,通过合资共建、技术引进、产能合作等方式,推动本地产业与京津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的77个重点项目中,超过半数来自京津地区,总投资超200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技术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张家口宣化区鼓励本地企业与京津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及先进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将地方企业在装备制造、材料加工等领域的优势技术与京津地区的先进研发能力相结合,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技术攻关、人才交流等方式,提升本地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环境优化,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张家口宣化区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投资环境优化作为对接京津的重要基础,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严格落实环保标准,改善区域生态质量。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落实惠企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京津企业投资兴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以优质环境吸引更多京津资源要素集聚。
2025-08-18
-
张家口宣化区光电网产业园开工 打造多网合一低碳示范区
宣化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光电网产业园项目近日在京张奥物流产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将通过三期工程建成集电能与信息传输技术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创新产业基地,预计对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数字经济升级形成显著推动作用。 一、项目定位与技术创新 光电网技术突破传统基础设施分立模式,实现电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元网络的融合传输。其核心产品光电缆较传统线缆可降低50%施工人力投入,缩短50%工程周期,并减少30%综合投资成本。技术应用后,每公里线路运行可节约标准煤8公斤,减少等效碳排放26.28公斤,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二、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 项目选址宣化区京张奥物流产业园,依托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分阶段实施:一期建设生产制造中心,二期扩展研发测试功能区,三期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整体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三、区域经济与生态效益 作为河北省重点工程,该项目通过"多网合一"技术可减少重复管线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经测算,全面投产后年减排量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3000亩的固碳能力,同时为宣化区创造逾2000个技术岗位,推动传统物流园区向智慧低碳园区转型。 四、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张家口市将该项目纳入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专项土地、税收支持政策。分析指出,该技术若在京津冀地区推广,可显著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2025-08-15
-
张家口宣化区光电网产业园开工 打造多网合一技术创新高地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招商引资取得重要突破的背景下,京张奥物流产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000亩的光电网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以光电缆光电网技术为核心,实现电网、通信网、电视网等多网融合,预计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并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示范案例。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布局 宣化区光电网产业园是河北省重点培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依托京张奥物流产业园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聚焦“多网合一”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园区规划分为生产制造区、技术研发中心及配套服务区三大功能板块,未来将形成从材料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价值 光电网技术通过将传统分散的网络系统整合为统一传输平台,可降低30%的综合投资成本,缩短50%的施工周期。经测算,每公里光电缆应用可减少26.28公斤碳排放,其节能效益相当于节约8公斤标准煤和20度电能。该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填补了行业空白。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可带动周边2000个就业岗位。宣化区将依托该项目构建“光电网+”产业生态,推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同时,项目采用的环保生产工艺与《河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高度契合,将为京津冀绿色能源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作为张家口市对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将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技术联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宣化区已配套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保障,加速形成千亿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内完成主体建设。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张家口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13
-
宣化区以五维对接融入京津冀 200亿级项目集群加速成型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张家口市宣化区立足区位优势,以思路、平台、产业、技术、环境五方面为突破口,全面对接京津资源,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宣化区累计吸引50余家京津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2024年实施的77个重点项目中,超半数来自京津地区,总投资规模突破200亿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创新思路引领协同发展 宣化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编制专项规划,明确“承接转化、错位互补”的发展路径。通过建立动态需求清单,精准匹配京津产业外溢项目,例如针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2023年,宣化区与京津两地签署战略协议12项,推动政策互通、要素流动的机制化建设。 二、多层次平台构建产业载体 依托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化区打造了3个专业化产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亿元。其中,京张合作示范园引进北汽福田新能源车零部件项目,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集群;津冀科创园吸引天津二轻集团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此外,宣化区联合京津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2024年新增联合实验室4个。 三、产业链协同提升发展质效 聚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宣化区与京津企业建立上下游配套关系。北京金隅集团投资的绿色建材产业园,带动本地20余家配套企业升级;天津食品集团合作的冷链物流项目,年吞吐量达百万吨级。2023年,宣化区与京津企业合作项目贡献税收占比提升至全区工业税收的34%。 四、技术共享激活创新动能 通过“京津研发+宣化转化”模式,宣化区累计引进专利技术167项。在氢能领域,与北京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的燃料电池技术已应用于本地公交车队;智能制造方面,天津工业机器人企业协助宣化区传统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2024年,宣化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0%,研发投入强度跃居张家口市前列。 五、生态优化筑牢发展根基 宣化区实施“环境对标京津”行动,行政审批时限压缩65%,推出“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同步推进生态共建,与北京延庆区联合开展永定河流域治理,造林绿化面积超万亩。2023年,宣化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9%,获评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区,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宣化区正加速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链条”的集聚效应。随着200亿级项目陆续投产,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宣化样本”成效日益凸显。
2025-08-13
-
【宣化区招商】供销系统联动高校助力农业产销对接 探索"农电+农超"融合新路径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供销系统通过组织产销对接活动与农业技术培训,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融入现代流通体系。此次活动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联合高校专家团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旨在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提升区域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多方协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张家口市供销总社与宣化区供销社于2024年联合发起专项行动,组织辖区内5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百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开展"农电对接""农超对接"。通过建立产地直采、订单农业等合作模式,帮助种养殖户直接对接连锁商超和电商平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据公开资料显示,此类模式在河北省已成功促成鲜食玉米、有机蔬菜等品类实现产销精准匹配,部分合作社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三成。 二、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在产销对接基础上,当地邀请农业院校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设施蔬菜标准化种植、抗病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实用技术。2024年发布的河北省设施农业调研报告指出,应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示范基地,平均降低生产成本约15%,优质果率提升20个百分点。培训还分析了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需趋势,为经营主体调整种植结构提供数据支撑。 三、创新流通模式激活市场潜力 张家口市供销系统整合冷链物流、品牌包装等配套服务,推动"线上社区团购+线下专柜直销"双渠道发展。2023年河北省农产品电商发展白皮书显示,采用"电商服务站集单+合作社直供"模式的区域,农产品损耗率从传统模式的30%降至8%以内。部分合作社通过打造可视化生产基地,开展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客单价实现翻倍增长。 四、政策支持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当地供销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产销贷"专项服务,对参与对接项目的经营主体给予贴息支持。2024年河北省出台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明确要求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供销系统建设产地集配中心。数据显示,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润返还等机制,参与项目的合作社成员年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标志着张家口市在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取得新突破。通过产销对接平台搭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流通模式创新和政策保障强化等多措并举,正逐步形成可复制的区域性农产品高效流通范式。
2025-07-28
-
【宣化区招商】秦淮数据环首都信息技术基地助力张家口打造"中国数坝"
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的背景下,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南山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张家口市宣化区。该项目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将有效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大数据产业链集聚发展,为张家口建设"中国数坝"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环首都·南山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是秦淮数据集团在华北区域布局的核心节点,选址宣化区京张高铁张家口站周边,总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该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数字经济项目,其建设将强化张家口在环首都数字产业带中的枢纽地位,通过构建"北京研发-张家口承载"的协同模式,促进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生态链形成。 二、产业规划与发展目标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基地将分阶段建设高标准数据中心机房、算力调度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张家口市规划到2025年实现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对标国际先进数字基础设施集群标准。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数据中心项目,服务器规模达50万台,秦淮数据项目的加入将加速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产业升级。 三、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宣化区凭借毗邻京津冀核心区的区位条件,叠加京张高铁一小时交通圈优势,具备发展高时效性算力产业的先天条件。项目所在地电力供应充足,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50%,符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对绿色数据中心的要求。张家口市已建成直连北京的光纤网络通道,可满足毫秒级数据传输需求。 四、政策支持与集群效应 张家口市依托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政策,为大数据企业提供电价优惠与碳减排支持。目前全市已吸引近30个大数据项目落地,形成包含16家建设运维企业的产业体系。秦淮数据项目的实施将带动上游设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企业集聚,进一步完善"数据存储-处理-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张家口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与产业链协同,正逐步实现从"中国数坝"概念提出到实质落地的跨越式发展。
2025-07-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